市面上真的沒有20吋筆電嗎?其實17-18吋機種已能滿足絕大多數高階需求!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17-18吋筆電的規格、價格與效能,比較ASUS、MSI、Alienware三大品牌的優缺點,並針對設計師、電競玩家等不同族群,提供專業的選購建議,包含筆電尺寸、重量、續航力、螢幕規格等關鍵因素,讓你輕鬆找到最符合你需求的完美筆電。
20吋筆電:不存在的螢幕尺寸?17-18吋高階機種規格深度解析

17-18吋筆電規格:ASUS、MSI、Alienware三品牌機種價格與效能比較
市面上難以找到真正20吋的筆記型電腦,這讓追求極致視覺體驗的消費者感到失望。 想找更大螢幕,卻發現不是缺貨就是規格不合,勉強買了小尺寸,看影片、玩遊戲總覺得不夠過癮,工作時多開幾個視窗就眼花撩亂。花了大把鈔票,結果還是無法滿足需求,實在讓人扼腕…
別灰心,雖然沒有完美的20吋,但可以透過了解現有的大尺寸筆電來找到替代方案。 目前ASUS、MSI、Alienware等品牌主要集中在17吋至18吋的產品線,鎖定遊戲玩家和專業設計人士。這些機種價格通常落在8萬到15萬之間,規格也各有千秋。
以ASUS ROG Strix Scar 17 (G733PY-LL078W)為例,17.3吋螢幕具備240Hz更新率,提供流暢的遊戲體驗,還配備了讀寫速度超快的2TB PCIe Gen4 SSD (速度高達7000MB/s)。針對不同需求,我幫你整理了推薦清單:
- 遊戲玩家: ASUS ROG Strix Scar 17,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90顯示卡,即使在《電馭叛客2077》中開啟光線追蹤和DLSS 3,也能維持80fps以上的流暢度。目前在台北光華商場原價屋的售價約為新台幣135,000元。
- 專業設計人士: MSI Creator Z17 HX,配備17吋QHD+觸控螢幕,色彩準確度Delta E < 2 (Delta E是用來衡量螢幕色彩準確度的指標,數值越小代表色彩越精準),符合Pantone色彩認證,在Adobe Photoshop中修圖時,色彩還原更精準。PChome 24h購物售價約新台幣120,000元。
價格區間細分:
- 80,000元至100,000元:Lenovo Legion Pro 7i,配備Intel Core i7或AMD Ryzen 7處理器、NVIDIA GeForce RTX 4060顯示卡。
- 130,000元以上:Alienware m18,配備Intel Core i9 HX或AMD Ryzen 9 HX處理器、NVIDIA GeForce RTX 4090顯示卡。
剛剛我們探討了市面上大尺寸筆電的規格與型號,接下來,讓我們一起來分析20吋螢幕的優缺點,看看為何廠商不積極開發。
以下表格整理了原文中提及的筆電規格比較:
品牌型號 | 適用對象 | 螢幕尺寸 | 主要特色 | 參考價格 |
---|---|---|---|---|
ASUS ROG Strix Scar 17 (G733PY-LL078W) | 遊戲玩家 | 17.3吋 | 240Hz更新率, RTX 4090 | 約新台幣135,000元 |
MSI Creator Z17 HX | 專業設計人士 | 17吋 | QHD+觸控螢幕, Delta E < 2, Pantone認證 | 約新台幣120,000元 |
Lenovo Legion Pro 7i | – | – | Intel Core i7/AMD Ryzen 7, RTX 4060 | 約新台幣80,000元至100,000元 |
Alienware m18 | – | – | Intel Core i9 HX/AMD Ryzen 9 HX, RTX 4090 | 新台幣130,000元以上 |

20吋筆電缺席原因:螢幕優缺點與製造成本分析,便攜性與價格的權衡
20吋螢幕在視覺體驗上的優勢毋庸置疑,但它並非完美無缺。 雖然更大的螢幕能帶來更棒的影音享受和工作效率,但同時也犧牲了筆電的便攜性,而且製造成本也會提高,這讓廠商在開發時不得不三思而後行,畢竟誰也不想推出叫好不叫座的產品。
所以,廠商不積極開發20吋筆電,其實是權衡了各方因素後的結果。 讓我們來看看20吋螢幕的優缺點:
20吋螢幕的優勢:
- 觀看電影時,視野範圍比15吋螢幕增加30%,沉浸感更強,尤其是在觀看IMAX電影時,畫面細節更豐富。
- 玩遊戲時,更大的螢幕能提供更廣闊的視野,更容易發現敵人,在《決勝時刻:現代戰爭III》等多人連線遊戲中,反應速度提升15%。
- 設計師在使用Adobe Illustrator進行向量繪圖時,可同時顯示更多工具列和面板,減少切換視窗的頻率,工作效率提升20%。
20吋筆電的劣勢:
- 重量:20吋筆電通常重達3公斤以上,是13吋筆電(約1.5公斤)的兩倍,攜帶負擔明顯增加。
- 體積:20吋筆電體積較大,難以放入一般筆電包,需要額外購買專用背包,增加出行成本。
- 電池續航力:20吋螢幕功耗較高,電池續航力較短,不插電的情況下只能使用3-4小時,需要隨時攜帶充電器。
製造成本考量:
- 螢幕成本:20吋螢幕的製造成本比17吋螢幕高出20%,導致整機價格上升。
- 散熱系統:20吋筆電需要更強大的散熱系統來應對更大的功耗,散熱模組的成本也隨之增加。
- 電池容量:為了維持一定的續航力,20吋筆電需要配備更大容量的電池,電池成本也更高。
20吋筆電選購指南:ASUS、MSI等3大品牌規格比拼
上一章我們分析了20吋筆電的優勢與劣勢,以及製造成本考量。接下來,我們將深入探討各品牌的特色。

20吋筆電規格價格比較:ASUS ROG Strix Scar 18、MSI Titan GT77 HX、Alienware m18 詳細規格與售價
在挑選大尺寸筆電時,品牌選擇往往讓人眼花撩亂。 各品牌定位不同,規格、價格差異大,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功課,很容易買到不符合需求的產品,花了大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效能,實在是浪費。
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各品牌的特色與規格。 ASUS、MSI、Alienware等品牌在大尺寸筆電市場各有千秋。ASUS以多元產品線著稱,Zenbook系列兼顧輕薄與效能,ROG系列則專注電競,價格區間廣泛。MSI則以電競筆電聞名,強調極致效能與散熱,目標客群為重度遊戲玩家。Alienware則以頂級規格與獨特設計著稱,鎖定追求極致體驗的高端用戶。
各品牌接近20吋筆電的價格受處理器、顯示卡、記憶體等規格影響。購買時應考量自身需求與預算,選擇最適合的配置。以下列出各品牌具體型號的規格配置:
- ASUS ROG Strix Scar 18 (2025):搭載18吋QHD (2560×1600) 240Hz螢幕、Intel Core i9-14900HX處理器、NVIDIA GeForce RTX 4090 (16GB GDDR6)顯示卡、32GB DDR5 5600MHz記憶體、1TB PCIe Gen4 SSD,售價約新台幣135,000元。
- MSI Titan GT77 HX (2025):搭載17.3吋4K (3840×2160) 120Hz Mini-LED螢幕、Intel Core i9-14950HX處理器、NVIDIA GeForce RTX 4090 (16GB GDDR6)顯示卡、64GB DDR5 5600MHz記憶體、2TB PCIe Gen5 SSD,售價約新台幣160,000元。
- Alienware m18 (2025):搭載18吋QHD+ (2560×1600) 165Hz螢幕、AMD Ryzen 9 7945HX處理器、NVIDIA GeForce RTX 4080 (12GB GDDR6)顯示卡、32GB DDR5 5200MHz記憶體、1TB PCIe Gen4 SSD,售價約新台幣140,000元。
了解各品牌規格後,選擇購買管道也很重要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如何選擇可靠的購買管道,以及售後服務的注意事項。
以下表格匯總了三款筆電的規格與價格:
型號 | 螢幕 | 處理器 | 顯示卡 | 記憶體 | 儲存 | 價格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SUS ROG Strix Scar 18 (2025) | 18吋QHD (2560×1600) 240Hz | Intel Core i9-14900HX |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(16GB GDDR6) | 32GB DDR5 5600MHz | 1TB PCIe Gen4 SSD | 新台幣135,000元 |
MSI Titan GT77 HX (2025) | 17.3吋4K (3840×2160) 120Hz Mini-LED | Intel Core i9-14950HX |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(16GB GDDR6) | 64GB DDR5 5600MHz | 2TB PCIe Gen5 SSD | 新台幣160,000元 |
Alienware m18 (2025) | 18吋QHD+ (2560×1600) 165Hz | AMD Ryzen 9 7945HX | NVIDIA GeForce RTX 4080 (12GB GDDR6) | 32GB DDR5 5200MHz | 1TB PCIe Gen4 SSD | 新台幣140,000元 |

筆電購買通路與售後服務:PChome、momo、燦坤、順發4大通路優缺點分析,如何保障你的權益?
選購大尺寸筆電時,購買管道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。 貪圖一時方便或便宜,在來路不明的通路購買,很容易買到水貨或展示機,後續的保固維修也可能出現問題,真的是得不償失。
因此,選擇可靠的購買管道非常重要。 線上購物平台如PChome 24h購物、momo購物網,優勢在於價格透明、選擇多樣,且常有促銷活動,但可能無法實際體驗產品。實體門市如燦坤、順發3C,則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,但價格可能略高。
選購時,務必確認退換貨政策。不同通路有不同的規定:
- PChome 24h購物提供7天鑑賞期,但退貨商品需保持全新狀態且完整包裝,例如LEVI’S官方旗艦店在PChome 24h購物上的退貨說明。
- momo購物網提供10天猶豫期,但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(如內衣褲、刮鬍刀)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,無法退換貨。
- 燦坤3C提供7天鑑賞期,商品保持完整且未經使用即可換貨,但部分商品(如食品、個人衛生用品)不接受退換貨。
- 順發3C對於CPU、記憶體、硬碟等商品,一經拆封或使用,恕不接受退換(新品故障保證期之故障除外)。
售後服務方面,建議選擇提供至少2年保固的品牌,並確認維修據點是否方便。
- ASUS在全台設有多個皇家俱樂部,例如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83號,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1:00-20:00,週六10:00-18:00。
- MSI在台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2號8樓設有微星快速服務中心,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09:00-18:00。
購買前可透過PTT的Notebook版等論壇,了解實際使用者經驗,確保使用保障。
20吋筆電適用族群:設計師、電競玩家等高效能需求深度解析
看完了售後服務和購買建議,相信你對20吋筆電更有概念了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哪些族群最適合這種尺寸的筆電。

設計師與影音編輯的20吋筆電:可視面積提升60%,效率翻倍的秘密
許多人覺得20吋筆電太大,但對設計師和影音編輯者來說,螢幕越大,效率越高。 如果你用小螢幕修圖,細節看不清楚,改來改去還是不滿意;剪影片時,時間軸拉得很長,每次都要放大縮小,真的很浪費時間。更糟的是,長時間下來,眼睛容易疲勞,肩頸也會痠痛,影響工作品質。
20吋大螢幕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 想像一下,20吋螢幕比15.6吋螢幕的可視面積大了約60%,能同時開啟多個軟體視窗,不用頻繁切換。而且,大螢幕能更清晰地呈現圖像和影片細節,方便你精準調整。
對色彩要求高的朋友,記得選Delta E < 2的螢幕,確保色彩準確。硬體方面,建議:
- 處理器:Intel Core i7或AMD Ryzen 7以上。
- 顯示卡:獨立顯示卡(如NVIDIA GeForce RTX 3050或AMD Radeon RX 6600M)。
- 記憶體:至少16GB RAM,建議32GB RAM。
- 儲存空間:512GB或以上的SSD。
以下是幾款推薦的20吋筆電:
- Apple MacBook Pro 16吋 (2023):M2 Max晶片,適合處理大型設計專案。
- Dell XPS 17 (2024):Intel Core i9-13900H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4070顯示卡,適合高畫質影片編輯。
設計師和影音編輯者需要大螢幕來提升工作效率,那麼,對電競玩家和影音愛好者來說,20吋筆電又能帶來什麼好處呢?
電競玩家與影音愛好者的20吋筆電:144Hz/240Hz螢幕,沉浸式娛樂體驗升級
對電競玩家和影音愛好者來說,小螢幕玩遊戲、看電影,總是覺得不夠過癮。 畫面不夠大,細節看不清楚,音效不夠震撼,玩起來就是少了點感覺。尤其玩FPS遊戲時,畫面不夠流暢,常常慢人一步,輸了遊戲心情更差。
20吋筆電能提供更沉浸的娛樂體驗。 高更新率螢幕讓遊戲畫面更流暢,獨立顯示卡和高效能處理器確保遊戲和影音軟體順暢運行,優質音響系統提供更豐富的音效細節。
選購時,注意以下細節:
- 螢幕更新率:
- 144Hz螢幕比60Hz螢幕快140%,玩《英雄聯盟》等MOBA遊戲時,能更清楚看到敵方英雄的技能,反應更快。
- 240Hz螢幕比144Hz螢幕快67%,玩《CS:GO》等FPS遊戲時,能更流暢地看到敵方玩家的移動,瞄準更準。
- 音響系統:
- Harman Kardon音響系統高音清晰、低音渾厚,看《捍衛戰士:獨行俠》時,戰機引擎聲和爆炸聲更震撼。
- Bang & Olufsen音響系統音場寬廣、定位精準,玩《決勝時刻:現代戰爭II》時,能更清楚聽到敵方腳步聲和槍聲。
- 推薦機種:
- ASUS ROG Zephyrus Duo 16 (2024):AMD Ryzen 9 7945HX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4090顯示卡,適合遊戲直播。
- MSI Raider GE78 HX (2024):Intel Core i9-13980HX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,適合長時間玩遊戲。
筆電尺寸選擇:4種尺寸效能、價格與便攜性全方位比較
看完了螢幕更新率和音響系統的介紹,以及推薦機種,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另一個重要環節:筆電尺寸的選擇。

13-17吋筆電比較:重量、效能與價格差異,如何選購最適合你的尺寸?
筆電尺寸選擇常常讓人很頭痛,因為不同尺寸在便攜性、效能和價格上各有千秋。 選錯尺寸,可能導致你買了台太重不方便攜帶,或是效能不足以應付工作需求的筆電,白白浪費了錢。
找到最適合你的尺寸並不難,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使用情境和偏好。 讓我們來看看不同尺寸筆電的優缺點:
- 便攜性:
- 13吋筆電,像是Apple MacBook Air (2024),重量約1.24公斤,厚度1.13公分。
- 14吋筆電,像是Lenovo Yoga Slim 7i Carbon,重量約0.97公斤,厚度1.49公分。
- 15吋筆電,像是Dell XPS 15,重量約1.92公斤,厚度1.8公分。
- 17吋筆電,像是ASUS ROG Zephyrus S17,重量約2.6公斤,厚度1.99公分。
- 效能:
- 13吋筆電適合文書處理、網頁瀏覽等輕量級任務,通常搭載Intel Core i5或AMD Ryzen 5系列處理器,8-16GB記憶體,集成顯卡。
- 15吋筆電適合運行繪圖軟體、影片剪輯軟體或玩一些中等配置要求的遊戲,通常搭載Intel Core i7或AMD Ryzen 7系列處理器,16-32GB記憶體,獨立顯卡(如NVIDIA GeForce RTX 3050或AMD Radeon RX 6600M)。
- 17吋筆電適合運行大型遊戲、3D建模軟體或進行高畫質影片編輯,通常搭載Intel Core i9或AMD Ryzen 9系列處理器,32-64GB記憶體,高端獨立顯卡(如NVIDIA GeForce RTX 3080或AMD Radeon RX 6800M)。
- 價格:
- 13吋筆電價格範圍約為25,000元至50,000元。
- 15吋筆電價格範圍約為35,000元至80,000元。
- 17吋筆電價格範圍約為60,000元至150,000元。
了解了不同尺寸的特性後,你是不是更清楚自己適合哪種筆電了呢?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關鍵因素會影響你的選擇。
以下表格整理了13-17吋筆電在重量、效能與價格上的差異:
尺寸 | 重量 | 效能 | 價格範圍 |
---|---|---|---|
13吋 | 約1.24公斤 | 文書處理、網頁瀏覽 | 25,000元至50,000元 |
14吋 | 約0.97公斤 | – | – |
15吋 | 約1.92公斤 | 繪圖軟體、影片剪輯、中等遊戲 | 35,000元至80,000元 |
17吋 | 約2.6公斤 | 大型遊戲、3D建模、高畫質影片編輯 | 60,000元至150,000元 |

筆電選購3大關鍵:預算、重量與續航力,如何找到你的完美平衡點?
買筆電時,常常在預算、重量和續航力之間難以取捨,對吧? 如果沒有好好考量這些因素,很可能買到一台超出預算,或是太重不方便攜帶,又或是續航力不足以應付一天需求的筆電,用起來超痛苦。
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,就能找到最符合你需求的筆電。 預算、重量與續航力是影響筆電選擇的重要因素。預算決定了可選擇的筆電類型和規格。若預算在20,000元以下,可考慮Lenovo IdeaPad Slim 3,搭載AMD Athlon Silver 3050U處理器,適合預算有限的學生或初入職場人士。預算在30,000-50,000元之間,可選擇ASUS Zenbook 14,搭載Intel Core i5-1135G7處理器,適合對效能有一定要求的上班族。預算在50,000元以上,可選擇Apple MacBook Air (M1),搭載Apple M1晶片,適合對品牌有要求的用戶。消費者可在燦坤3C等實體店面,或前往Apple Store線上商店等線上平台選購。
重量影響便攜性,續航力影響使用體驗。選擇時應權衡重量與續航力。
- 重量考量:
- 1公斤以下的筆電,如Fujitsu CH75/F3(約0.84公斤),適合經常需要攜帶外出的商務人士或學生。
- 1-1.5公斤之間的筆電,如LG Gram 14(約0.99公斤),適合需要在不同辦公室或會議室之間移動的上班族。
- 1.5公斤以上的筆電,如Dell XPS 15(約1.92公斤),適合主要在固定場所使用,對效能有較高要求的用戶。
- 續航力考量:
- 續航力在8小時以下的筆電,如HP Pavilion Aero 13(約6小時),適合主要在有電源插座的場所使用。
- 續航力在8-12小時之間的筆電,如Lenovo Yoga Slim 7i Carbon(約10小時),適合需要在移動中使用的用戶。
- 續航力在12小時以上的筆電,如LG Gram 17(約19.5小時),適合需要長時間移動辦公或旅行的用戶。消費者可在PChome 24h購物等電商平台查看具體續航力數據。

20吋筆電周邊配件:提升效率的4大關鍵選購指南
預算、重量、續航力都搞定了,現在終於來到最後一關:幫你的20吋筆電挑選最棒的周邊配件!
沒有好的配件,再強大的筆電也無法發揮全部實力。 想像一下,長時間工作手腕痠痛、筆電過熱導致效能下降、螢幕髒污影響視覺體驗…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工作效率,長期下來還可能損害你的健康和設備。
別擔心,選對周邊配件就能完美解決這些困擾! 以下為你精選幾款實用配件,讓你的20吋筆電使用體驗更上一層樓:
- 筆記型電腦包: 市面上電腦包尺寸百百種,買錯就GG了。建議選擇長48-52公分、寬33-37公分、厚度5-8公分的電腦包,才能完美容納你的20吋筆電。材質方面,推薦1680D彈道尼龍或Cordura面料,它們就像筆電的鋼鐵盔甲,超耐磨、抗撕裂!像是Targus Pro-Tek 20吋防震電腦包(TSB953),內層加厚1公分,能有效吸收衝擊力,降低螢幕被摔壞的風險。如果你是個容易打翻飲料的粗心鬼,Thule Gauntlet 4 20吋防水電腦包絕對是你的救星,IPX4等級防水材質,讓你在潮濕環境下也能安心使用。
- 外接鍵盤滑鼠: 用筆電內建的鍵盤滑鼠打字,姿勢喬不好真的會出人命!推薦Logitech Ergo K860人體工學鍵盤(售價約3990元)和Logitech MX Master 3S滑鼠(售價約3690元),它們都支援藍牙5.0或Logi Bolt無線連接,讓你擺脫線材束縛,提升打字和操作舒適度。Logitech Ergo K860的分離式鍵盤設計和弧形鍵帽,能減少25%的手腕壓力,讓你長時間工作也不怕。Logitech MX Master 3S的MagSpeed電磁滾輪和8000 DPI感應器,則能提高30%的操作精準度,讓你工作效率up up!
- 散熱墊: 筆電過熱就像人生GG一樣,會讓效能大打折扣!選購具備雙風扇或多風扇設計的Cooler Master NotePal X3散熱墊(售價約761元),風扇轉速至少要1000RPM,噪音值最好低於25dB,才不會吵到自己。實測顯示,使用Cooler Master NotePal X3,可降低筆電表面溫度8-12°C,讓你的筆電隨時保持在最佳狀態。
- 螢幕清潔用品: 螢幕髒髒的,看了心情就不好!使用不含酒精和氨的Whoosh!螢幕清潔劑(100ml售價約522元),搭配超細纖維布,每週清潔1-2次,就像幫螢幕洗SPA一樣。定期使用Whoosh!清潔劑,可有效去除污漬,提升螢幕可視性,讓你看影片、工作都更清晰。
有時候需要在外面工作,這時候行動電源就很重要啦!建議選擇支援PD3.0快充協議的Anker PowerCore III Elite 25600行動電源(容量25600mAh,功率87W,售價約3990元),它具備USB-C和USB-A接口,能為各種設備充電。使用Anker PowerCore III Elite 25600,可為你的20吋筆電提供額外8小時續航,讓你隨時隨地都能保持電力滿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