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筆電遊戲效能不夠力嗎?我們將帶你一步步了解筆電顯卡升級的可能性,從評估你的筆電是否支援升級,到實際操作的步驟,包含相容性檢查、工具準備、驅動程式安裝,以及效能提升的數據分析(例如RTX 3050幀數提升120%)。此外,我們也會提供預算評估、替代方案(外接顯卡、雲端遊戲)以及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,讓你輕鬆完成筆電顯卡升級,享受更流暢的遊戲體驗。
筆電顯卡升級:你的筆電能換嗎?2種關鍵差異

筆電顯卡升級:焊接式與獨立式2種差異,你的筆電是哪一種?
筆電顯卡升級並非易事,能不能換顯卡,取決於你的筆電採用哪種連接方式。 焊接式顯卡直接焊死在主機板上,想都別想升級,硬拆只會讓主機板報銷。像是Apple MacBook Air (2020) 和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(2023) 就是這種設計,等於直接封死了升級的路。但如果是獨立顯卡,通常用MXM介面連接,理論上就有機會升級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…
別灰心,還是有辦法的!首先,確認你的筆電顯卡類型是關鍵。 你可以查閱官方規格表,或者用GPU-Z這類工具來確認。如果還是不確定,就得拆機檢查了。拆機前記得關機斷電,戴上防靜電手套,用對工具。以ASUS ROG Zephyrus G14 (2024) 為例,拆D面要卸11顆螺絲。如果你不熟拆機,建議花個300-500元找專業人士幫忙。
即使確定是獨立顯卡,升級也不是隨便換一顆就好,有幾個重點要注意:
- 功耗: 升級顯卡後,耗電量會增加。例如,從NVIDIA GeForce RTX 3050 (75W) 換到RTX 4060 (115W),可能需要換更大功率的電源供應器才行。
- 散熱: 顯卡升級後溫度也會升高,可以考慮換更好的散熱模組,像是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L水冷,或者用IETS GT500這種外接散熱器,大概要花2000-5000元。
- BIOS相容性: 有些筆電的BIOS不認得新型顯卡,導致開不了機。
搞清楚了顯卡能不能換,以及要注意的眉角之後,接下來我們來看看,哪些筆電比較有機會升級,又有哪些限制。
以下表格比較了焊接式顯卡和獨立顯卡的差異:
特性 | 焊接式顯卡 | 獨立顯卡 |
---|---|---|
升級可能性 | 無法升級 | 理論上有機會升級 |
連接方式 | 焊死在主機板上 | MXM介面連接 |
範例 | Apple MacBook Air (2020), 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(2023) | ASUS ROG Zephyrus G14 (2024) (需拆機確認) |

電競筆電顯卡升級:3大限制與升級風險評估
電競筆電通常在設計上就考慮到升級需求,所以升級成功的機率比較高。 像是ASUS ROG、Alienware、MSI這些品牌的部分型號,它們的獨立顯卡通常採用MXM介面,方便更換。但即使是電競筆電,升級還是有風險的,不是說換就換。
要怎麼做才能避開這些坑呢? 還是以ASUS ROG Strix Scar 17 (2025) 為例,如果想從NVIDIA GeForce RTX 4080 (175W) 升級到RTX 4090 (175W),首先要確認BIOS版本是否支援,再來可能要換散熱模組。
升級顯卡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功耗限制: 換更高性能的顯卡,可能會超過筆電的供電能力。例如,原本配100W顯卡,升級到150W顯卡,可能要換電源供應器。Alienware m18 (2025) 原本是RTX 4070 (140W),升級到RTX 4080 (175W)時,就要注意電源夠不夠力。
- 散熱限制: 更強的顯卡會產生更多熱,原本的散熱系統可能壓不住。MSI Raider GE78 HX (2025) 的散熱比較好,但還是要考慮這個問題。
- BIOS相容性: 筆電的BIOS可能不支援新的顯卡型號,導致無法開機。這時候可以試著更新BIOS。去筆電官網,像是ASUS、Alienware或MSI,下載最新的BIOS版本更新。
- 物理尺寸限制: MXM模組有不同尺寸,像是MXM 3.0A (82mm x 70mm) 和 MXM 3.0B (82mm x 105mm)。升級的時候要確認新顯卡裝得下。
顯卡升級效能提升:遊戲幀數最高增長125%,影音渲染縮短55%
上一章我們討論了升級顯卡時的各種限制,包含功耗、散熱等等。現在,讓我們把焦點轉向升級後,你能獲得多少效能提升。

遊戲效能提升:RTX 3050幀數提升120%,RTX 4060高畫質下達75幀
筆電顯卡升級後,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遊戲體驗變好了,但如果沒有數據佐證,你可能很難想像提升有多大。 想像一下,你心愛的遊戲總是卡頓,特效開不高,每次玩都覺得不爽。升級顯卡就像打通任督二脈,但如果不知道能提升多少,升級的動力可能就少了一點。
升級顯卡對遊戲效能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。 幀數會顯著增加,畫質也能調得更高,遊戲玩起來更流暢。舉例來說,從NVIDIA GeForce MX150升級到NVIDIA GeForce RTX 3050(筆記型電腦版本,TGP 60W),在《電馭叛客2077》中,1080p解析度、中等畫質設定下,幀數從平均25幀提升到55幀(提升120%),在《決勝時刻:現代戰爭III》中,同樣設定下,幀數從40幀提升到90幀(提升125%)。如果更進一步升級到NVIDIA GeForce RTX 4060(筆記型電腦版本,TGP 100W),《電馭叛客2077》在高畫質設定下,平均幀數能達到75幀,《決勝時刻:現代戰爭III》甚至能超過120幀。
除了幀數,畫質也能顯著提升。
- 在《刺客教條:維京紀元》中,從NVIDIA GeForce MX150升級到NVIDIA GeForce RTX 3050,你就能在1080p解析度下,把畫質從低設定調到高設定,而且還能保持60幀以上的流暢度。
- 如果升級到NVIDIA GeForce RTX 4070(筆記型電腦版本,TGP 115W),甚至可以在1440p解析度、高畫質設定下,達到平均80幀以上的流暢度,視覺體驗直接起飛。
實際遊戲體驗也會有明顯改善。
- 在《艾爾登法環》中,原本複雜場景會掉幀,升級到NVIDIA GeForce RTX 3060後,即使是大型Boss戰,也能保持穩定的60幀。
- 在《地平線:西域禁地》中,升級顯卡後,可以開啟更高畫質的材質貼圖和光影效果,畫面更精緻。
遊戲效能提升超有感,但顯卡升級不只對遊戲有幫助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升級顯卡在影音編輯和專業軟體上的表現。
為了更直觀地了解顯卡升級帶來的效能提升,請參考下表:
顯卡 | 遊戲 | 畫質設定 | 幀數 |
---|---|---|---|
RTX 3050 (筆記型電腦) | 電馭叛客2077 | 1080p, 中等 | 55幀 |
RTX 4060 (筆記型電腦) | 電馭叛客2077 | 高 | 75幀 |
RTX 3050 (筆記型電腦) | 決勝時刻:現代戰爭III | 相同設定 | 90幀 |

影音專業軟體加速:4K影片渲染縮短55%,3D建模FPS提升133%
對影音創作者和專業人士來說,時間就是金錢,如果你的筆電跑不動專業軟體,那真的是欲哭無淚。 想像一下,影片渲染要跑好幾個小時,3D模型轉個角度就卡住,工作效率低到爆,升級顯卡可以解決這些問題,但具體能提升多少呢?
升級筆電顯卡後,影音編輯和專業軟體的效能會明顯提升,尤其是在渲染、建模和效率方面。
- 影片渲染: 使用 DaVinci Resolve 18,將一段 4K 30fps 的 10 分鐘影片渲染成 H.264 格式,從內顯(例如 Intel Iris Xe Graphics)升級到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(筆記型電腦版本,TGP 75W),渲染時間從原本的 45 分鐘縮短到 30 分鐘(縮短 33%)。如果升級到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(筆記型電腦版本,TGP 115W),渲染時間甚至可以縮短到 20 分鐘(縮短 55%)。
- 3D 建模和 CAD 應用: 在 Blender 3.6 中,使用複雜的 3D 場景進行渲染,從內顯升級到 NVIDIA Quadro RTX A2000 (筆記型電腦版本,TGP 50W),在複雜場景中的幀數從 15 FPS 提升到 35 FPS(提升 133%)。如果升級到 NVIDIA RTX A5000 (筆記型電腦版本,TGP 160W),幀數甚至可以提升到 60 FPS 以上。
- 實際應用場景: 使用 AutoCAD 2024,在處理包含 1000 個零件的複雜機械模型時,升級到 NVIDIA Quadro RTX A2000 後,模型旋轉和縮放操作更加流暢,設計效率提升 20%。在使用 Adobe After Effects 2024 製作特效時,升級到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後,可以更快速地預覽和渲染複雜的合成效果,例如,原本需要 30 分鐘才能渲染完成的特效,升級後只需 20 分鐘。
筆電顯卡升級指南:3大步驟事前準備,避免升級災難
上一章我們看到了升級顯卡在各方面的效能提升。但別急著下手,升級前還有一些重要的準備工作要做,避免踩雷!

顯卡升級相容性檢查:3個關鍵步驟,避免筆電當機
貿然升級筆電顯卡,可能導致相容性問題,讓升級變成一場災難。 想像一下,花了大把銀子買了新顯卡,結果裝不上去,或是裝了之後筆電直接當機,那種心情簡直是從天堂掉到地獄…
因此,升級前務必做好相容性檢查,確認顯卡型號、功耗與散熱是否符合筆電的需求。 具體可以這樣做:
- 確認顯卡型號: 使用CPU-Z軟體查看筆電主機板型號,例如『Intel HM470』,然後在Nvidia或AMD官網的相容性列表中搜索該主機板型號,確認支援的最高顯卡型號,例如『RTX 3060』。或者,參考MySN.de等歐洲客製化筆電網站,查詢相似機型可選配的顯卡型號,例如『CLEVO NH70』機型可選配『RTX 4060』。
- 功耗評估: 升級顯卡通常會增加功耗,可能超出原電源供應器的負荷。使用TDP(Thermal Design Power,散熱設計功耗,可以理解為顯卡的最大功耗)作為參考,例如『MX150』的TDP為『25W』,『RTX 3050』的TDP為『50W』,升級後功耗增加『25W』。查詢筆電原廠電源供應器的輸出功率,例如『90W』,預留至少『20%』的餘裕,計算可支援的最高顯卡TDP:『90W * 0.8 – CPU TDP』。如果升級後功耗超出負荷,建議更換為更高功率的電源供應器,例如『120W』或『150W』的型號,價格約為『800-1500元』。
- 散熱考量: 散熱也是關鍵!如果原散熱模組為單導熱管,建議更換為雙導熱管或三導熱管的型號,價格約為『500-1000元』。選擇導熱係數更高的散熱膏,例如『Arctic MX-4』或『Thermal Grizzly Kryonaut』,導熱係數分別為『8.5 W/mK』和『12.5 W/mK』,價格約為『200-500元』。若筆電內部空間允許,可加裝額外的散熱風扇,例如『AVC』或『Cooler Master』品牌的薄型風扇。
確認了相容性,接下來就是準備工具,就像廚師要有好刀一樣,升級顯卡也需要一些給力的工具才行。

DIY顯卡升級工具與驅動程式安裝:4個步驟確保順利完成
DIY升級筆電顯卡,如果沒有趁手的工具,就像赤手空拳上戰場,很容易GG。 螺絲滑牙、零件損壞…這些都是工具不足可能造成的慘劇,不僅浪費時間,還可能讓你的筆電直接報廢。
所以,工具準備是成功升級的關鍵! 務必備妥以下工具:
- 十字螺絲刀: 建議WIHA或VESSEL品牌,PH00和PH2兩種尺寸,價格約200-500元/支。
- 防靜電手套: 建議3M或Honeywell品牌,材質為尼龍+PU,表面電阻為10^6-10^9歐姆,價格約100-300元/雙。
- 散熱膏: 建議Arctic MX-4或Noctua NT-H1,規格為4g或3.5g,價格約200-500元/支。
- 其他: 塑膠撬棒、吸塵器或氣罐。
除了硬體工具,顯卡驅動程式的正確安裝也非常重要,避免衝突。
- 從NVIDIA或AMD官網下載對應顯卡型號的最新驅動程式。
- 使用DDU(Display Driver Uninstaller)工具徹底移除舊驅動:
- 從Guru3D下載最新版本,解壓縮後以管理員身份執行。
- 選擇安全模式啟動電腦,並斷開網路連接。
- 在DDU介面中選擇NVIDIA或AMD,然後點擊清除並重新啟動。
- 安裝過程中,選擇自訂安裝,勾選執行清潔安裝,並取消勾選安裝GeForce Experience或AMD Adrenalin等附加軟體,避免佔用系統資源。
- 安裝完成後,重新啟動電腦,並檢查裝置管理員中顯卡驅動程式是否正確安裝。
- 後續可透過GeForce Experience或AMD Adrenalin軟體更新驅動程式,確保顯卡維持最佳效能。若出現問題,可嘗試回滾到舊版本驅動程式,或重新安裝最新版本驅動程式。
筆電顯卡升級:預算評估與3大替代方案
準備好工具,也學會了如何正確安裝驅動程式。接下來,我們來好好算一筆帳,看看升級顯卡到底要花多少錢。

顯卡升級成本分析:3種顯卡價格+3種安裝費用+3項額外開銷
升級顯卡前,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預算問題。 顯卡價格差異大,加上人工、散熱等額外開銷,一不小心就會超出預算,甚至花了錢效果還不如預期,真的是花錢找罪受…
搞清楚各項成本,就能做出最划算的選擇。 顯卡本身就是大頭,不同等級的價格差很多。
- 顯卡價格:
- 入門級:微星 GeForce GTX 1650 D6 VENTUS XS OCV1 4G,約新台幣3990元。
- 中高階:技嘉 GeForce RTX 3060 EAGLE OC 12G,約新台幣10990元。
- 追求極致:華碩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70 OC Edition 12GB GDDR6X,約新台幣22990元。
除了顯卡,人工費用也是一筆開銷。
- 不同升級方式的人工費用:
- 光華商場店家更換:約新台幣800-1500元,看筆電型號和難度。
- 到府服務:可能高達新台幣2000-3000元。
- DIY 損壞:維修費可能超過新台幣5000元。
最後,別忘了還有其他隱藏成本。
- 其他可能產生的成本:
- 高階顯卡散熱:Arctic Liquid Freezer II 240水冷散熱器約新台幣3500元。
- 更換電源供應器:海韻 FOCUS GX-750金牌電源供應器約新台幣3000元。
- 重灌系統:約新台幣500-1000元。
了解了升級的各種花費後,如果發現升級太貴或根本不能升級,難道就只能放棄了嗎?別灰心,還有其他方法!
nan
nan

筆電顯卡升級受限?外接顯卡、雲端遊戲與新筆電3大解法
筆電不能升級顯卡,效能卡關讓人超鬱悶。 遊戲跑不動、畫面Lag,工作效率也跟著下降,感覺筆電快要被淘汰,但換新機又是一筆大開銷,實在進退兩難…
還有外接顯卡、雲端遊戲等替代方案,甚至換一台新筆電也是選項。
- 外接顯卡盒(eGPU): 雷蛇 Razer Core X Chroma 在三創生活園區售價約新台幣12000元,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顯卡,在《電馭叛客2077》中可將 1080p 解析度下的平均幀數從 30fps 提升至 60fps。技嘉 AORUS RTX 3080 Gaming Box 在 PChome 24h 購物售價約新台幣28000元,內建 RTX 3080 顯卡,在《刺客教條:維京紀元》中可將 1440p 解析度下的平均幀數從 40fps 提升至 75fps。簡單來說,外接顯卡就是透過 Thunderbolt 3/4 接口,讓你的筆電擁有更強大的顯示能力。
- 雲端遊戲: NVIDIA GeForce Now Ultimate 方案月費新台幣490元,提供超過1500款遊戲。在中華電信光世代 300M/100M 網路環境下,遊玩《Apex英雄》的平均延遲約為 30-50 毫秒。Xbox Cloud Gaming Ultimate 方案月費新台幣390元,提供超過400款遊戲。
- 新筆電: 華碩 ROG Zephyrus G14 (2025) 搭載 AMD Ryzen 9 8945HS 處理器和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顯卡,在台北 NOVA 售價約新台幣45000元。微星 Stealth 16 Studio (2025) 搭載 Intel Core i9-14900HX 處理器和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顯卡,在三創生活園區售價約新台幣75000元。

筆電顯卡升級FAQ:舊顯卡處理、系統重灌與4步驟疑難排解
瞭解了無法升級時的替代方案後,相信你對筆電顯卡的升級有了更全面的認識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問答。
升級後舊顯卡怎麼辦?直接丟掉嗎?當然不是! 隨意丟棄不僅不環保,還可能洩漏個人資料。放在家裡又佔空間,實在讓人頭疼。更慘的是,如果保存不當,還可能影響其殘餘價值,讓你少賺一筆。
別擔心,處理舊顯卡其實有兩種方式:回收和轉售。
- 回收: 聯絡華碩官方(0800-093-456)或微星授權服務中心(台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2號8樓)就能詢問回收事宜。以RTX 3060為例,回收價約新台幣1500-2500元;RTX 3070則約新台幣3000-4500元,實際價格會依據顯卡狀況而定。
- 轉售: 你可以到蝦皮購物-3C達人館或露天拍賣-電競專區試試看。建議參考二手市場行情(約為原價的30%-70%),並誠實標示顯卡的使用年限和狀況。
另外,升級後到底要不要重灌系統呢?這主要看你升級的幅度有多大。如果只是小幅升級,通常是不需要的。但如果換了高階顯卡,為了確保系統穩定,還是建議重灌。
萬一升級後出現相容性問題,先別慌!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排查:
- 檢查硬體: 確認顯卡有沒有正確安裝好,還有電源供應器的瓦數夠不夠力(建議至少550W)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新顯卡是RTX 4070,那最好搭配海韻Focus GX-650W這種等級的電源供應器。
- 更新驅動: 馬上到NVIDIA官網下載最新的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(版本552.22),或是到AMD官網下載最新的Adrenalin Edition (版本24.4.1)驅動程式。懶得自己找的話,也可以用GeForce Experience或AMD Adrenalin自動更新。
- 移除舊驅動: 如果不想重灌系統,可以試試看Display Driver Uninstaller (DDU) 這個小工具,它可以幫你把舊的驅動程式清乾淨,再安裝新的顯卡驅動。
- 備份資料: 萬一真的要重灌,記得先備份重要的資料!可以用EaseUS Todo Backup之類的軟體做完整系統備份,或是用Mega雲端硬碟(它有提供20GB的免費空間)備份重要的文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