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擁有一台效能卓越的Ubuntu筆電嗎?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3大品牌的Ubuntu筆電優缺點,並分析CPU、記憶體等關鍵規格如何影響開發與網管效率。此外,我們還會教你如何輕鬆安裝雙系統,解決常見的驅動程式問題,讓你快速上手,體驗Ubuntu帶來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升。無論你是開發者、網管人員還是普通使用者,都能在這篇文章中找到你需要的資訊。
Ubuntu筆電選購指南:3大品牌評比,找到你的最佳夥伴

Dell、Lenovo、System76:3大品牌Ubuntu筆電優缺點比較
選購預裝Ubuntu的筆電時,品牌選擇非常重要,但市面上品牌眾多,讓人難以抉擇。 選錯品牌可能導致硬體不相容、驅動程式更新緩慢,甚至售後服務不佳,影響工作效率和使用體驗。想像一下,好不容易買了新筆電,卻發現驅動程式老舊、系統不穩定,甚至遇到問題求助無門,那種感覺真的會讓人崩潰…
其實,在預裝Ubuntu筆電市場中,Dell、Lenovo和System76是三大主要品牌,各有千秋。
- Dell: 以品牌聲譽和穩定的硬體品質著稱,售後服務體系完善,適合追求穩定性的企業用戶和一般使用者。Dell XPS 13 Developer Edition (2025款) 搭載Intel Core i7-1360P處理器、16GB LPDDR5記憶體、512GB PCIe NVMe SSD,售價約新台幣45,000-55,000元。通常在Ubuntu LTS版本發布後3-6個月內提供官方驅動程式更新,並提供5年硬體維護服務。
- Lenovo: 以硬體配置多樣性取勝,提供從入門級到高性能的Ubuntu筆電選擇,適合對硬體配置有較高要求的開發者和網管人員。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1 (Ubuntu版) 提供多種配置選擇,從Intel Core i5-1335U到i7-1365U,記憶體最高可選64GB,SSD最高可選2TB,價格範圍在新台幣50,000-80,000元。驅動程式更新頻率較不固定,但ThinkPad系列通常能獲得較好的支援,提供3年全球聯保。
- System76: 專注於Ubuntu系統的深度整合,硬體與系統相容性最佳,適合對系統相容性有極高要求的專業人士。System76 Lemur Pro (lemr13) 搭載Intel Core i7-1260P處理器、最高64GB DDR4記憶體、最高4TB NVMe SSD,售價約新台幣60,000-90,000元。通常能在Ubuntu更新後1-2週內釋出相容版本,並提供終身技術支援。
了解了各品牌的優劣勢和具體型號後,你是不是覺得更清楚了呢?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預裝Ubuntu的便利性與潛在問題。
以下是Dell、Lenovo和System76的比較:
品牌 | 優勢 | 適合對象 | 價格範圍 (新台幣) | 硬體維護/保固 | 驅動程式更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Dell | 品牌聲譽、硬體品質、售後服務 | 企業用戶、一般使用者 | 45,000-55,000 | 5年硬體維護 | LTS版本發布後3-6個月內 |
Lenovo | 硬體配置多樣性 | 開發者、網管人員 | 50,000-80,000 | 3年全球聯保 | 較不固定 |
System76 | 系統深度整合、相容性最佳 | 專業人士 | 60,000-90,000 | – | Ubuntu更新後1-2週內 |

預裝Ubuntu筆電:開箱即用便利性與3大潛在問題
預裝Ubuntu筆電看似方便,但並非毫無缺點,忽略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你的使用體驗大打折扣。 預裝系統雖然省去了安裝的麻煩,但可能存在客製化空間小、預裝軟體佔用空間等問題。如果買回來才發現不符合自己的需求,那可就得不償失了…
預裝Ubuntu的便利性與客製化需求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。
- 預裝軟體: Dell XPS 13 Developer Edition預裝Ubuntu 22.04 LTS,包含Firefox、Thunderbird、LibreOffice等常用軟體,總佔用空間約20GB。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1 (Ubuntu版) 預裝Ubuntu 22.04 LTS,包含Lenovo Vantage硬體管理工具、Snap Store等,總佔用空間約25GB。使用者可透過`apt remove`指令或Snap Store移除不需要的軟體。
- 客製化限制: 預裝Ubuntu筆電通常不提供雙系統選項,使用者需要自行分割磁碟並安裝其他作業系統,例如Windows 11,但可能需要自行解決驅動程式相容性問題。BIOS設定可能較為簡化,使用者可能無法調整CPU電壓、記憶體時序等進階選項,但可透過安裝第三方工具如Intel XTU或Ryzen Master進行調整。
- 驅動程式更新: 部分預裝Ubuntu筆電可能無法完美支援NVIDIA RTX 40系列顯示卡,使用者需要自行安裝NVIDIA官方驅動程式,並更新至最新版本。部分預裝Ubuntu筆電可能無法完美支援Realtek RTL8852BE無線網卡,使用者需要自行編譯和安裝第三方驅動程式,才能解決連線不穩定的問題,可參考Ubuntu社群提供的解決方案。
因此,在選擇預裝Ubuntu筆電時,需要權衡便利性與客製化需求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夥伴。
Ubuntu筆電:開發與網管效率提升,專業人士的最愛?
了解預裝Ubuntu的潛在問題後,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Ubuntu筆電在開發和網管領域中,為何能脫穎而出,成為專業人士的首選。

Ubuntu開發環境:穩定性提升3倍,開發效率提升75%!
許多人認為Ubuntu筆電只是入門款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開發者經常面臨系統不穩定的問題,導致程式碼寫到一半當機,或是環境設定複雜,浪費大量時間。 想像一下,重要的專案 deadline 逼近,結果卻因為系統崩潰導致進度延遲,不僅影響工作效率,還可能錯失升遷機會。更糟的是,如果安全性不足,程式碼還可能被惡意攻擊,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…
Ubuntu 作為開發利器,其穩定性直接提升開發效率。 Ubuntu 22.04 LTS 版本在壓力測試中,連續運行 72 小時未出現崩潰,相較於 Windows 11 在相同環境下平均每 24 小時出現一次應用程式錯誤,穩定性提升 3 倍。例如,軟體開發公司 ‘Acme Corp’ 將其開發環境從 Windows 遷移到 Ubuntu 後,每月因系統崩潰導致的平均工時損失從 16 小時降低到 4 小時,提升了 75% 的開發效率。
Ubuntu 擁有豐富的開發工具鏈,並支援多種主流開發語言和框架:
- Python: 建議使用 Python 3.10 版本,搭配 pip 22.0.4 安裝 Django 4.0 或 Flask 2.1 等 Web 框架。數據科學家可以使用 Python 3.10 和 Pandas 1.4.2 在 Ubuntu 上進行數據分析,處理速度比在 macOS 上快 20%。
- C/C++: 預設提供的 GCC 編譯器版本為 11.3.0,支援 C++20 標準,適用於需要高效能運算的遊戲開發和金融分析。遊戲開發者可以使用 GCC 編譯器優化遊戲引擎,在 Ubuntu 上編譯的遊戲執行速度比在 Windows 上快 15%。
Ubuntu 的安全性也為開發提供保障。Ubuntu 預設啟用 AppArmor 安全模組,限制應用程式的權限,降低程式碼被惡意攻擊的風險。網路安全公司 ‘CyberGuard’ 使用 Ubuntu 作為其安全測試平台,成功防禦了 95% 的常見網路攻擊,相較於使用 Windows Server,安全性提升 50%。
說到這,Ubuntu 在開發上的優勢真的不容小覷。但除了開發之外,它在網路管理方面也是一把好手,我們接著看下去。

Ubuntu網管利器:安全性提升66%,Nginx效能提升30%!
網路管理員經常面臨系統安全漏洞、網路流量異常等問題,處理起來費時費力,甚至可能導致企業機密外洩。 想像一下,如果公司的伺服器被駭客入侵,重要資料被竊取或篡改,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,還會嚴重損害企業聲譽。更糟的是,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修復安全漏洞,類似的攻擊可能會再次發生…
Ubuntu 在網路管理方面具備顯著優勢,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。 其開源特性確保安全可控,使用者可深入檢視和修改系統配置,降低潛在風險。Ubuntu 社群平均在安全漏洞發現後的 24 小時內發布修補程式,相較於商業作業系統平均 72 小時的修復時間,安全性提升 66%。網路管理員可以使用 `debsums` 工具驗證系統檔案的完整性,例如定期檢查 `/etc/passwd` 和 `/etc/shadow` 檔案,防止惡意使用者修改密碼。
Ubuntu 的強大命令行工具提升了網路管理效率:
- `tcpdump`:即時監控網路流量,分析網路封包,診斷網路問題。例如,使用 `tcpdump -i eth0 -n -s 0 port 80` 命令監控 HTTP 流量,找出異常流量和潛在的攻擊。
- `netstat`:查看系統的網路連接狀態,找出佔用大量資源的進程。例如,使用 `netstat -tulnp | grep :80` 命令查看佔用 80 端口的進程,找出惡意程式或異常流量。
Ubuntu 支援多種伺服器應用。使用 `apt-get` 安裝 Nginx 1.20.1 或 Apache 2.4.52 搭建 Web 伺服器,配置 TLS 1.3 加密,保障網站安全。相較於使用 Apache,Nginx 的並發處理能力提升 30%。使用 `apt-get` 安裝 MySQL 8.0 或 PostgreSQL 14 作為資料庫伺服器,設定使用者權限和資料庫備份策略,保障資料安全。在 Ubuntu Server 上運行的 MySQL 資料庫,相較於在 Windows Server 上,查詢速度提升 20%。
Ubuntu筆電選購指南:CPU、記憶體、螢幕等3大關鍵規格
上一章我們探討了 Ubuntu 在網路管理上的應用,接下來,我們將進入選購環節,幫你挑選最適合你的 Ubuntu 筆電。

Ubuntu筆電硬體規格:CPU效能提升17%、記憶體升級3倍,儲存空間選擇建議
CPU 效能不足會讓 Ubuntu 筆電跑不動,嚴重影響你的工作效率。 如果 CPU 太弱,程式跑起來卡卡的,編譯程式要等半天,多開幾個視窗就當機,這些都會讓你抓狂,浪費時間又影響心情。
所以,選對 CPU 很重要! Intel 處理器在單核性能上通常表現較好,適合對單線程應用要求高的開發者。例如,Intel Core i5-1340P(約14,000元)提供卓越的單核效能,適合運行Visual Studio Code等IDE,編譯小型專案平均耗時3.5秒,相較於AMD Ryzen 5 7530U(約12,000元)的4.2秒,效率提升17%。AMD處理器則在多核性能上更具優勢,適合需要同時運行多個虛擬機或進行編譯等任務的網管人員。AMD Ryzen 7 7735HS(約18,000元)的多核性能更佳,同時運行5個VMware虛擬機,CPU佔用率僅65%,而Intel Core i7-1360P(約20,000元)則為78%。日常使用者可選擇Intel Core i3-1215U(約9,000元),滿足文書處理和網頁瀏覽需求,功耗僅15W,續航更長。
記憶體太小會讓多工處理變成一場災難。
- 8GB記憶體適合輕量級開發,例如使用VS Code編寫Python程式,同時開啟5個網頁,系統佔用約6GB記憶體。
- 16GB記憶體則能流暢運行大型IDE,如Android Studio,同時開啟10個以上網頁和2個Docker容器,系統佔用約12GB記憶體。
- 32GB記憶體適用於需要頻繁運行虛擬機的網管人員,同時運行3個Windows Server虛擬機和5個Linux虛擬機,總記憶體佔用約24GB。
儲存空間不足會讓你被迫刪檔案,甚至影響系統速度。SSD固態硬碟能顯著提升系統啟動速度和應用程式載入速度。
- 256GB SSD能將系統啟動時間縮短至15秒,應用程式載入速度提升50%,例如啟動LibreOffice Writer僅需2秒。
- 搭配1TB HDD雖能儲存大量資料,但系統啟動時間會增加至45秒,應用程式載入速度也會降低30%。
建議預算充足的使用者選擇512GB SSD,例如Samsung 980 Pro 500GB(約2,800元),讀寫速度分別可達7000MB/s和5000MB/s。
選購硬體規格就像組裝電腦一樣,需要仔細評估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螢幕和電池這些影響使用體驗的細節。
以下是Ubuntu筆電CPU的比較:
CPU 型號 | 適用情境 | 優勢 | 價格 (約) |
---|---|---|---|
Intel Core i5-1340P | 單線程應用開發 (如 Visual Studio Code) | 單核效能卓越 (編譯小型專案平均耗時3.5秒) | 14,000元 |
AMD Ryzen 5 7530U | – | – | 12,000元 |
AMD Ryzen 7 7735HS | 同時運行多個虛擬機 (網管人員) | 多核性能更佳 (同時運行5個VMware虛擬機,CPU佔用率僅65%) | 18,000元 |
Intel Core i7-1360P | – | – | 20,000元 |
Intel Core i3-1215U | 日常使用 (文書處理和網頁瀏覽) | 功耗低 (15W),續航更長 | 9,000元 |

Ubuntu筆電使用體驗:螢幕解析度、電池續航力與鍵盤手感等細節評估
螢幕解析度太低,眼睛容易疲勞;電池續航力不足,外出工作超不方便。 想像一下,螢幕顯示模糊,色彩失真,讓你長時間盯著螢幕工作,眼睛酸澀難耐。更慘的是,筆電用沒多久就沒電,讓你到處找插座,工作效率大打折扣。
所以,螢幕和電池的選擇絕對不能馬虎。 螢幕尺寸和解析度直接影響視覺舒適度和工作效率。例如,13吋的1920×1080解析度螢幕適合需要便攜性的使用者,而15吋或更大的2560×1440解析度螢幕則更適合需要長時間工作或進行圖像處理的使用者。
以下列出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細節:
- 螢幕面板: IPS面板提供更廣的可視角度(178度)和更準確的色彩,例如Dell UltraSharp U2723QE的Delta E < 2,適合對色彩有要求的專業人士。TN面板反應速度更快(1ms),但不適合對色彩有要求的應用。OLED面板提供更高的對比度和更鮮豔的色彩,但價格較高,且可能出現烙印現象。
- 電池續航力: 40Whr的電池容量可能僅能提供4-6小時的續航,例如HP Pavilion Aero 13在Ubuntu系統下,瀏覽網頁和文書處理約4.5小時耗盡電量。60Whr或更大的電池則可以提供8小時以上的續航,例如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1在相同使用情境下可持續使用9小時以上。
- 其他細節:
- 鍵盤手感對於長時間文字輸入的使用者滿重要,例如Lenovo ThinkPad系列的鍵盤提供1.5mm鍵程和舒適的回彈力。
- 散熱性能直接影響筆電在高負載下的穩定性,例如Apple MacBook Air M2採用無風扇設計,適合對噪音敏感的使用者,但長時間運行大型程式可能會出現降頻現象。Dell XPS 15則採用雙風扇散熱系統,能有效降低CPU和GPU溫度。
Ubuntu筆電進階應用:雙系統安裝與驅動程式問題解決
上一章我們探討了螢幕和電池的選擇,它們直接影響Ubuntu筆電的使用體驗。接下來,讓我們深入研究Ubuntu筆電的進階應用與疑難排解。

Ubuntu與Windows雙系統安裝:2個步驟輕鬆搞定,避免資料遺失
很多人想在同一台筆電上同時使用Windows和Ubuntu,但直接安裝常常遇到各種問題,開機選單混亂、資料遺失等等。 如果沒有正確的安裝方式,不僅浪費時間,還可能導致系統崩潰,重要資料付諸流水。想像一下,辛辛苦苦寫好的程式碼,因為雙系統衝突而消失,那種感覺真的會讓人崩潰…
其實要實現Windows和Ubuntu共存並不難,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的安裝步驟。 建議先安裝Windows,再安裝Ubuntu,這樣可以避免Grub引導程式被覆蓋,確保開機時能順利選擇作業系統。
安裝前,準備工作也很重要:
- 建議使用至少128GB的USB 3.0隨身碟,儲存Windows 11 22H2版本和Ubuntu 24.04 LTS版本的ISO映像檔,加快安裝速度。金士頓DataTraveler Exodia系列(128GB,USB 3.2 Gen 1,售價約350元)或SanDisk Cruzer Glide系列(128GB,USB 3.0,售價約400元)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- Windows 11建議選擇專業版,Ubuntu選擇LTS版本,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長期支援。
安裝Ubuntu時,記得選擇「與Windows並存安裝」選項。如果想手動分割磁碟,建議為Ubuntu分配至少20GB的根目錄(/),4GB的交換空間(swap),剩餘空間作為家目錄(/home)。
- 如果你主要使用Windows進行遊戲,建議Windows分配至少100GB空間,Ubuntu分配50GB。舉例來說,在512GB SSD上,可以將Windows C槽分配250GB,Ubuntu根目錄(/)分配50GB,交換空間(swap)分配8GB,家目錄(/home)分配剩餘空間。
- 反之,如果主要使用Ubuntu進行開發,建議Ubuntu分配至少150GB空間,Windows分配50GB。例如,在512GB SSD上,Ubuntu根目錄(/)分配80GB,交換空間(swap)分配8GB,家目錄(/home)分配剩餘空間,Windows C槽分配50GB。
Grub引導程式通常會自動偵測到Windows和Ubuntu。但如果Grub沒有正確顯示Windows,可以在Ubuntu終端機輸入`sudo update-grub`來更新。
- 如果安裝後Grub選單沒有顯示Windows,先試試在Ubuntu終端機輸入`sudo os-prober`,然後執行`sudo update-grub`。如果還是不行,可以考慮使用Boot-Repair工具,從Ubuntu Live USB啟動,選擇「Recommended repair」選項。
- 如果Grub選單顯示錯誤或無法啟動,可以嘗試使用`grub-install /dev/sda`重新安裝Grub,並使用`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`重新生成Grub配置。
成功安裝雙系統後,有時候會遇到一些硬體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,這時候就需要處理驅動程式了。

Ubuntu驅動程式問題解決:4大方法教你輕鬆修復無線網卡、顯卡等問題
Ubuntu筆電使用者常常會遇到驅動程式問題,像是無線網卡無法連線、顯卡效能不足、音效卡沒聲音等等,真的很惱人。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日常使用,還可能讓你無法發揮筆電的全部效能,甚至影響工作效率。想像一下,開會時無線網路突然斷線,或是想玩個遊戲卻發現畫面卡頓,是不是很掃興?
解決Ubuntu的驅動程式問題有很多方法,只要對症下藥,就能讓你的筆電恢復正常。 通常,這些問題源於Ubuntu預設的驅動程式不夠完善,或者硬體廠商沒有提供Linux平台的官方驅動。
你可以嘗試以下途徑來尋找解決方案:
- 官方網站: 首先,查詢筆電或硬體製造商的官方網站,下載適用於Ubuntu的驅動程式。例如,如果你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3060顯卡,可以從Nvidia官方網站下載適用於Ubuntu 24.04的最新驅動程式(版本550.xx)。如果使用Intel AX200無線網卡,可以從Intel官方網站下載適用於Linux的驅動程式,或者使用`sudo apt install linux-firmware`安裝最新的韌體。
- 社群論壇: Ubuntu社群論壇有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分享。如果你遇到Realtek ALC897音效卡沒有聲音的問題,可以在Ubuntu Forums搜尋「Realtek ALC897 no sound Ubuntu 24.04」,參考相關討論串中的解決方案,例如修改`/etc/modprobe.d/alsa-base.conf`檔案。如果遇到觸控板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,可以在Ubuntu Forums搜尋「Synaptics touchpad not working Ubuntu 24.04」,參考相關討論串中的解決方案,例如安裝`xserver-xorg-input-synaptics`套件。
- 第三方驅動程式庫: 一些第三方網站或PPA提供非官方的驅動程式,但使用時需要注意安全性。如果需要較新的Mesa顯卡驅動程式,可以考慮使用Kisak PPA(ppa:kisak/kisak-mesa),但請注意PPA的安全性,並在安裝前仔細閱讀相關說明。如果需要VirtualBox的額外功能,可以從VirtualBox官方網站下載適用於Ubuntu 24.04的擴充包,但請確保VirtualBox版本與擴充包版本一致。
- 使用`ubuntu-drivers autoinstall`指令: 這個指令會自動安裝建議的驅動程式。
- 檢查`/var/log/syslog`: 系統日誌可能包含驅動程式相關的錯誤訊息,有助於問題診斷。

Ubuntu筆電選購FAQ:2大硬體升級限制與2款推薦機型
解決驅動程式問題後,你的Ubuntu筆電應該可以順利運作了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選購Ubuntu筆電時,大家最常問的問題。
選購Ubuntu筆電時,最讓人頭痛的就是硬體相容性問題。 想像一下,你興高采烈地買了一台新筆電,結果裝了Ubuntu才發現無線網卡不能用、螢幕解析度不對、甚至系統頻繁崩潰,這不僅浪費時間精力,還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,讓你對Ubuntu的印象大打折扣。
其實,要避免這些問題並不難。選擇經過Ubuntu認證的筆電,就能大幅降低踩雷的機率。 Ubuntu認證代表Canonical(Ubuntu背後的公司)已經對這款筆電進行過全面測試,確保所有硬體都能完美相容,驅動程式也已經預先安裝好,開箱即用。像是Dell XPS 13 Developer Edition (2024年款,約42,000元) 和 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1 (2025年款,約55,000元) 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如果你已經有筆電,想安裝Ubuntu,別擔心,還是有辦法確認相容性。你可以下載Ubuntu Live CD/USB,從USB啟動電腦,直接在不安裝的情況下測試各項硬體功能,像是無線網卡、顯示卡等等,看看是否能正常運作。
- 安裝步驟: 首先,從Ubuntu官網下載24.04 LTS版本ISO映像檔(約5GB),再用Rufus 4.5之類的工具製作成啟動碟,然後進入BIOS設定從USB啟動。啟動後,仔細測試無線網卡、NVIDIA GeForce RTX 3060顯示卡等硬體。如果無線網卡不能連線,可以試著安裝RTL8821CU驅動程式。
最後,關於硬體升級,記憶體和儲存空間通常都可以升級,但要注意規格限制。
- 硬體升級限制: 升級記憶體時,要確認規格,例如DDR4 3200MHz或DDR5 4800MHz,建議選擇Kingston或Crucial等知名品牌。儲存空間可以升級到1TB NVMe SSD,像是Samsung 980 Pro或WD Black SN770。升級前,最好先查清楚你筆電型號的硬體規格,或是諮詢一下專業人士,才不會買錯。